今天跟外甥女到公園踢足球,在穿鞋出門的時候,她問我為甚麼我有那麼多鞋,那樣要花很多錢。我母親也說念我一個人一雙腳,買那麼多鞋幹嗎,然後在收拾行李寄倉之時,她也笑言我所擁有鞋的數量是真的很多。
小時候海港城有個廣告標語說「開心買鞋,不開心買鞋」,雖然對我喜歡買鞋這事不太關係,但有段時間我確實是這樣。最早沾上這習慣是受中學同學所影響,那年代互聯網剛發達,外國網購興起,團購有時候比本地買便宜一半以上,還有些款式是本地沒有的。那時候還不算瘋狂,但買鞋,確實是賞心樂事。
「發悶嗎?想走兩步便換對鞋……」那首舊歌《劃火柴》的歌詞中這句,確是年青時的一點心聲。
大概喜歡買鞋的原因有三,一是一雙好的鞋子,會令你身心舒暢。像我這種較龐大的體型,有一雙舒適的鞋子,不論站立或走路,都會感覺特別愉快。要知道有些鞋子的款式很好,但穿起來就是不舒適,夾腳、刮腳等等,都會令人惱怒。試想像要穿很長時間但鞋子不合適,但又不能脫下,那感覺真的會逼瘋人。
第二是這些年身型經常變化(現在是維持在XL……),衫褲都經常不合身,唯獨鞋子,會突然變得不合穿的狀況很少。雖然我腳的尺碼近年也在變化,但還是在可接受範圍內。
最後的點是,很多人看穿搭,首先會注意的就是鞋子。有一雙漂亮的鞋子,有時候受人讚賞的機會會變多。我承認自己有點虛榮,但穿雙好鞋,心情也會好起來。
我不敢說自己是專家,但確實近年已減少買購物,包括玩具、遊戲、寫真等等大男孩玩意,唯獨鞋子還是難以抗拒。說來慚愧,現在還有幾箱鞋未能解封,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讓它們重見天日了。
補充一點,有些人會困惑自己的尺碼,皆因每個品牌都有所不同,例如在英國用的UK,大約是比US大一號。而我穿的尺碼在US10到US11之間,即UK10、EU44.5,由於不同品牌的尺碼皆有出入,特別在網購時,要比較精準買到合適鞋子的尺寸,最好是看cm,這是一位朋友教我最好的計算方法是。所以她告訴我,看尺碼最好是看JP,因為其所標示的尺碼,就是該鞋子的長度。比如說我穿大約28.5-29cm的鞋是最合適的,那麼買JP29就合腳了。